這幾週,我一直有種奇怪的疲憊感,明明沒有做太多事情,但就是覺得腦袋很累。直到有一天,我坐在電腦前準備寫文章,卻發現自己怎麼樣都靜不下來。寫幾行字,就想看看手機通知,切換回原本的事情時,腦袋卻還在想著上一個未完成的任務。
我開始回想,最近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然後我發現這種疲憊,來自於「一心多用」的習慣。
🔍 一心多用,正在偷走我們的專注力?
在《內在專注力的節奏》一書中提到「一心多用」有兩個隱藏的代價:
❶ 切換成本
每次我們轉移注意力,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當前任務。
舉例來說,如果我一邊寫文章,一邊回訊息,然後又切回來寫文章,這個過程並不只是「換個視窗」這麼簡單,而是大腦需要重新進入狀態,而這些「重新調整」的時間加起來,其實正在消耗你的專注力。
❷ 焦慮、壓力和倦怠
當我們同時處理多件事時,大腦其實並沒有真的「同時」運作,而是在不同的任務之間來回切換。
這種「來回拉扯」會讓我們的大腦一直處於未完成的狀態,容易產生焦慮與壓力。就像車子行駛時如果不斷踩剎車、再踩油門,最後不只更耗油,車子的壽命也會變短。
這也讓我意識到,原來最近的工作狀態就像是一輛漏油的汽車,看起來還在運作,但能量卻一直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 我開始改變的第一步:不再同時做太多事情
意識到這件事後,我決定做個小實驗:試著讓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第一天,我試著在寫作時關掉手機通知,甚至把手機放到別的房間。
一開始還是有點不習慣,總覺得「萬一有人找我怎麼辦?」但當我真正靜下來,寫完一整段文章後,我才發現原來,這才是專注該有的感覺!
第二天,我改變了回訊息的習慣。
以前的我,總是在工作到一半時回訊息,結果回完後反而忘記自己剛剛在做什麼,又得花時間重新進入狀態。這週,我開始設定「固定的回覆時間」,而不是想到就去看訊息。這個改變很小,卻讓我的注意力變得更連貫,寫作時不再被中斷。
第三天,我刻意放慢吸收資訊的節奏。
以前的我,習慣一邊吃飯一邊滑手機,一邊做事一邊聽 podcast,但這週我開始練習「單一輸入模式」,吃飯就好好吃飯,閱讀就專心閱讀。沒想到這樣做,竟然讓我的腦袋變得更輕鬆,甚至記住了更多資訊。
🔎 一週下來,我發現了什麼?
這個小實驗讓我發現,真正偷走我們專注力的,不是事情變多了,而是「切換」變多了。我們習慣了讓自己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習慣了快速切換任務,最後卻讓自己變得更累、更焦慮。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專注,不只是專心做事,而是有意識地選擇你要放進腦袋的東西。」
✨ 這週,不妨試試這個小挑戰
✅ 試著一次只做一件事,觀察自己的專注度是否有改變。
✅ 試著減少「切換」的次數,例如:回訊息的時候就專心回,寫作的時候就專心寫。
✅ 觀察自己的「資訊攝取習慣」,是否能夠更有意識地選擇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如果你也有關於「專注」的心得,或是這週想嘗試專注力重置,歡迎在回饋表單分享你的經驗!
我們下週電子報見 😊
By 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