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聽思,你這週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聊聊一個我私下做了很久,但好像從來沒有好好分享過的習慣。那就是:我如何整理閱讀時的啟發,讓閱讀不只停留在「看完」,而是變成能持續輸出的能量。
前陣子有幾位讀者問我:「你看那麼多書,怎麼記得內容呢?會不會讀完就忘了?」老實說,以前的我確實是讀完就忘的那種人。
當時讀完會覺得「這本書太棒了!」但過幾天,卻只記得當下的感受,卻說不出書裡到底講了什麼。
說來有點好笑,我的記憶力並不是特別好。如果沒有在讀完後立刻整理,過不了幾天就會忘記是什麼部分讓我感動,或是什麼觀點讓我眼睛一亮。
直到現在,我開始練習「刻意整理」,才真正明白:書的價值不在於你看了多少本,而在於你留下了多少,並且能不能在需要的時候回頭找到、甚至應用。
所以,我開始提醒自己:閱讀不僅是吸收,更需要整理與回顧。只有經過自己的內化,書裡的內容才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 我的閱讀整理方式:讓靈感「有跡可循」
這是一套我自己摸索出來的小流程,不難學,但真的很有效!
1️⃣ 邊讀邊畫線,標出那些讓我有感覺的段落
我特別會注意那些讓我停下來思考,或是讓我看了忍不住點頭說「對耶!」的句子。有時候是一個觀點,點中了要害;有時候是一句話,剛好戳中我當下的心情。
別小看這些微小的情緒反應,它們通常就是這本書在你生活中的啟發和影響。
這樣留下來的,不是整本書的摘要,而是你當下的感受、思考、情緒,以及那些你一定會回頭再看的內容。
2️⃣ 閱讀後,寫下一句總結這本書的啟發
這不是要你寫出整本書的重點,而是問自己:「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啟發?」或是「它幫我解決了什麼困惑?」
就像我最近讀《內在動能》時,我寫下:「改變行為,要從小到不費力的行動開始。」這樣的一句話,不論何時再看到,立刻就能喚起我對這本書的感動。
3️⃣ 當書的內容特別有料,我會用「心智圖」整理它
我會把畫線的重點和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張「心智圖」,就像是為這本書畫出一個「知識地圖」。
通常我會從書的核心主題開始,延伸出每個章節的觀念,再接著連結書中的例子,最後加上我自己的反思與應用。
心智圖的好處是,它不像傳統筆記那麼線性,而是能把書中的知識結構和脈絡一次性呈現出來。整理完成後,真的會有一種「欸,我好像真的懂了!」的感覺。
如果你對「心智圖怎麼畫」或「使用什麼工具」有興趣,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介紹我常用的工具和實際應用方式,可以點擊看這篇文章。最近我也開始練習用 Notion 整理讀書筆記,未來如果有機會,也想分享我平常的整理架構和筆記模板給大家。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呢?
💡 如果你也想試試看,這三個步驟可以開始
- 每本書都選一句「最有感」的句子,把它抄下來
- 讀完後花 5 分鐘寫下 3 點啟發,不求完整,但要真實
- 拍下你畫線的頁面或段落,變成一則限時動態/日記分享
閱讀後會留下什麼?也許就是一種「我更懂自己了」的感覺。
我一直覺得,整理閱讀內容並不是「要讀得多深」,而是「讓書陪你走得更遠」。每次回顧閱讀筆記,我發現那些文字記錄了我人生的片段,是曾經的困惑、正在思考的議題,還有某一刻被打開的想法。
重點不是讀完了,而是你留下了什麼,帶走了什麼。
你有整理書籍的習慣嗎?還是正在摸索屬於自己的閱讀方式?
歡迎在回饋表單告訴我你的經驗,我們下週電子報見😊
By Tings

《我的閱讀變現之路》
Tings 聽思著
\ 下班斜槓計畫 /
閱讀、行動,打造你的收入自由 ✍🏻
從閱讀技巧到內容創作,從個人品牌經營到閱讀變現,《我的閱讀變現之路》帶你一步步走過我四年來的實戰經驗,幫助你在閱讀中找到方法,在內容創作中找到風格,在經營社群中找到持續的動力。
全書超過 58,000 字,完整收錄五大章節,涵蓋閱讀技巧、內容創作、個人品牌經營到閱讀變現的實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