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月裡,我經歷了一些轉變,也重新思考了未來的方向。這期電子報,想和你們聊聊這段時間我發生了什麼,以及我接下來的規劃與想法。
揭開自己的假性努力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聊到我最近的轉變。在別人眼中,我是一個很自律、很擅長規劃的人,能按部就班完成既定的任務,就連這份電子報,也是我每週的固定待辦事項之一。
這樣的習慣,讓我在執行時幾乎沒有阻力,但這陣子因為加班,身體急需要休息,我只好把平常要做的事情暫時取消。
對過去的我來說,停更是一件很有罪惡感的事,因為我答應了自己,也答應了讀者。可是當我回頭看,這種「為了更新而更新」的狀態,其實很傷內容的品質。
那已經不再是出於真心想寫,而只是為了交一份作業。
這次的暫停,讓我開始檢視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是否真的有意義,還是只是在維持一個看起來很努力的表象。
為自己按下暫停鍵
最近,我養成了一個小習慣:在做任何事情或做決定前,先按下暫停鍵,問自己幾個問題:
- 做這件事時,我的感受是什麼? 開心、期待、無感,還是只是被迫完成?
- 這件事能讓我學到什麼嗎? 是拓展了新的觀點,還是反覆踩在舊知識裡?
- 我能夠好好闡述自己的觀點嗎? 還是只是把原本就知道的內容,換一個方式重複一次?
這短短幾個問題,幫我打斷了過去那種「自動駕駛模式」。以前,我習慣按著計畫走,雖然省時省力,但久了,熱情會被磨掉,創作也變得沒有溫度。
暫停,讓我有機會重新確認自己做的每件事,是否還與初衷對齊。
我開始意識到,能量是會流動的,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我們不必永遠維持在巔峰,才能被視為努力。
取消固定規則,重拾創作熱情
我決定,暫時放下那些自訂的「固定規則」。
不再要求自己每週必須寄一封電子報、每隔 3–5 天一定要發一篇貼文或 Reel 短片,甚至每天都要發限時動態的規定。
這些規範曾經讓我保持穩定,但也讓生活失去了趣味。久而久之,我感覺自己只是為了劃掉待辦清單,而不是因為真心想創作。
於是我開始想,也許創作,也需要一點空白和呼吸感。當不再被「頻率」追趕,反而能更看見生活的細節,也更能在靈感出現時,全心全意地投入。
我也不斷提醒自己:你給時間空間,時間才會給你答案。
因此,接下來聽思的閱讀電子報,將改為不定期更新。我想在更對的時機,和你分享真正有感的內容😌
未來的電子報會分享什麼?
每一封信,都會來自我真心的想法與真實的生活體驗。
內容可能包括:
- 精選書籍的閱讀心得
- 實用的學習與思考工具
- 一些斜槓生活的靈感碎片
我希望,這些內容能在你忙碌的日子裡,為你帶來一點安靜的思考空間。如果你剛好也感興趣,那就太好了🫶🏻
謝謝你一直在這裡,願我們都能順隨自己的能量流動,在不同的節奏裡找到適合當下的自己。如果你願意,也歡迎在回饋表單和我分享你的想法,謝謝你閱讀到這裡,我們下次見。
By 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