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一直覺得自己好像「有點累」。
那種累不是明確的疲憊,而是一種說不上來的無力感。
每天早上睜開眼,明明有一堆待辦在清單上等著完成,但我就是提不起勁,不想打開筆電、不想處理訊息、甚至連我平常最喜歡的閱讀,都提不起興致。
我開始問自己:「是不是最近真的太操了?還是我出現了職業倦怠?」 這些猜測,在腦中盤旋了一陣子。我也試著用「好好休息」來說服自己。追劇、滑手機、早早上床……但奇怪的是,即使休息了,心裡的疲累卻沒有真的被抹去。
🌿 原來,有時候的「累」,是來自內心的拉扯
直到某個午後,我坐在書桌前,看著那份一直拖著沒完成的稿子。 那份其實是我自己主動接下來的計畫,是我曾經興致勃勃說「想做看看」的事,但現在,我卻連打開檔案的勇氣都沒有。
就在那一刻,我有一種很深的察覺:我其實不是「累了」,而是「不想面對」。
我不是沒力氣,而是不知道該怎麼進入那個未知的狀態,我不是不想工作,而是害怕結果不如預期,害怕那種投入後還是失望的感覺。
原來,這不是身體的疲勞,而是一種很細膩、很隱晦的「逃避」。
當這個念頭浮現,我整個人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我終於明白,這些天來的不安,其實來自於我內心深處的拉扯,那種「明明知道自己想前進,卻又害怕改變」的矛盾感。
🪞那我後來做了什麼?
我沒有立刻逼自己「打起精神」,也沒有硬撐著坐回電腦前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反而是開始練習去辨認那種「假裝自己很累」的感覺。
那是一種很難被發現的狀態。你會對自己說:「我只是最近太忙了」「我只是還沒調整好」, 但其實內心早就知道,那些不是「真正的疲憊」,而是某種程度的抗拒和逃避。
於是我開始試著把那些模糊的情緒寫下來。
沒有要求自己寫得多深、或要有什麼結論,只是單純地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是真的累,還是只是害怕去做那件事?」
✍🏻「我是在為身體找休息的理由?還是在為內心的逃避找藉口?」
✍🏻「我現在逃避的,是工作?還是那份未知感帶來的不安全感?」
當我一個字、一個句子慢慢寫出來時,真的有一種鬆開的感覺。就像心裡卡住的一個結,被輕輕拉了一下,雖然還沒完全鬆開,但已經不是原本那麼緊了。
🌱 把大目標拆小,把「改變」換成「嘗試」
我把那件讓我抗拒的任務,縮小成只要「打開檔案」「寫一句話」「列三個想法」這麼簡單的事。因為我發現,真正讓我害怕的,往往不是那件事情本身,而是我對「一定要馬上做得很好」的焦慮。
我開始學著告訴自己:現在不是要「完成一個龐大的目標」,而是「往那個方向靠近一點點」就好。
改變,不需要一次到位,只需要一點點「願意試試看」的動力。
當我這樣調整心態時,很多原本覺得做不到的事情,突然變得有可能了。
💡 本週思考:你最近的「累」,是真的累嗎?
還是你也像我一樣,只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那個「下一步」?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或者最近也感到特別沒動力,試著問問自己:是不是有什麼正在拉扯你?也歡迎你在電子報回饋表單中跟我分享~
我們下週見 🌙
By Tings

《我的閱讀變現之路》
Tings 聽思著
\ 下班斜槓計畫 /
閱讀、行動,打造你的收入自由 ✍🏻
從閱讀技巧到內容創作,從個人品牌經營到閱讀變現,《我的閱讀變現之路》帶你一步步走過我四年來的實戰經驗,幫助你在閱讀中找到方法,在內容創作中找到風格,在經營社群中找到持續的動力。
全書超過 58,000 字,完整收錄五大章節,涵蓋閱讀技巧、內容創作、個人品牌經營到閱讀變現的實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