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還有些焦慮,覺得事情堆在那裡怎麼能這樣停下來。但在那段身體不允許「忙」的時間裡,我慢慢明白了一件事:不是每一次的低潮都需要立刻振作,有時候,真正的照顧,是願意給自己一點空白,好好停一停。
這週想和你分享,我在四月觀察到的三個日常學習,希望也能陪你一起,好好過生活🌿
📞 學習一:關心家人,其實不需要等什麼特別的時刻
四月初,我看了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是一部帶著療癒氛圍的家庭故事。劇中好幾幕親情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情感流動,常常讓我鼻酸,甚至幾度看著看著就哭出來。
也許是被觸動了內心某個角落,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和家人好好說話了。
於是,我默默地做了一件事:開始更頻繁地打電話回家。有時是在睡前準備關燈的時候,有時是在做家事時邊講邊笑。話題不一定重要,時間也不一定很長,但那份日常裡的陪伴,就像是在生活裡灑下一點溫柔的光。
我想,愛真的不需要多用力,有時候,那一通主動撥出的電話,就是最真實的關心。
🛏 學習二:真正的照顧,是讓自己安心地停下來
四月中,我感冒了,而且來得又快又猛。那天我原本只是覺得有點不舒服,沒想到一睡就睡了 16 個小時。醒來的時候,頭還有點昏沉,但我第一個念頭是:「天啊,我居然可以睡這麼久。」
那不只是因為生病,更像是身體終於「抗議」成功了。
因為平常除了上班,還有課業、社群、自媒體經營……我幾乎沒有真正放空的時間。連休假日也常在處理貼文、回訊息、剪 Reels,生活被切割成一格一格的任務清單。
直到這場感冒,把我從所有行程中暫時「請假」,我才發現:原來我的身體早就累了,只是我一直沒給它說話的機會。
也許,我們都需要這樣一段什麼都不做的時間。不是因為怠惰,而是因為我們值得好好休息。真正的照顧,不只是吃得營養、作息規律,而是當身體喊「停」的時候,你願不願意放下手上的事,聽它一回。
🌲 學習三:有些能量,需要靠「守住自己」來保存
四月底我去了一趟溫哥華旅行,行程大多是和朋友一起行動。原本只是期待好好放鬆,沒想到回來後,反而覺得有點累,不是身體上的疲憊,而是一種說不上來的「被耗損」。
回頭想想,才意識到:我的身邊是一位非常 E 型(外向型)的人,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聊天、拍照、探索新景點,一刻也沒停下來。而我身為一個偏內向的人,雖然當下也玩得很開心,但心裡的電池其實早就快沒電了。
這趟旅程讓我重新認識一件事:不是我不喜歡跟人相處,而是我需要「有選擇地相處」。
我開始思考,與不同特質的人互動時,是否可以重新設計「互動的長度」和「中間的空白」?比如,如果對方是很熱情的外向型朋友,我們可以短時間內玩得很開心,但之後我就需要一段屬於自己的獨處時光,好好充電。
旅行教我的不是人際斷捨離,而是:真正照顧自己,是知道什麼樣的相處節奏,才能讓自己保有能量、感到安心。
💬 本週思考:你最近,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如果你這週也有點疲憊、有點分心、不太想回訊息或處理雜事,或許你可以試著停下來問自己:
- 我是真的累了,還是只是需要一點自己的空間?
- 最近,有沒有一件事,是我為了照顧自己而做的?
- 我有沒有因為別人的期待,而忽略了自己的節奏?
照顧自己,不一定要做很多事,反而是問自己:我需要什麼?我可以怎麼對自己溫柔一點?
歡迎在回饋表單和我分享你的四月學習,那我們下週電子報見🙌🏻
By Tings

《我的閱讀變現之路》
Tings 聽思著
\ 下班斜槓計畫 /
閱讀、行動,打造你的收入自由 ✍🏻
從閱讀技巧到內容創作,從個人品牌經營到閱讀變現,《我的閱讀變現之路》帶你一步步走過我四年來的實戰經驗,幫助你在閱讀中找到方法,在內容創作中找到風格,在經營社群中找到持續的動力。
全書超過 58,000 字,完整收錄五大章節,涵蓋閱讀技巧、內容創作、個人品牌經營到閱讀變現的實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