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閱讀《邊界感》在關係中守住你的邊界
我們常常在關係裡撐得很累,卻又說不上來是哪裡出了問題。
明明已經做了很多,卻總覺得不夠;明明沒有多要求什麼,情緒卻總是卡住。有時候甚至會懷疑:是不是我太敏感?是不是我還不夠成熟?
我們常常在關係裡撐得很累,卻又說不上來是哪裡出了問題。
明明已經做了很多,卻總覺得不夠;明明沒有多要求什麼,情緒卻總是卡住。有時候甚至會懷疑:是不是我太敏感?是不是我還不夠成熟?
哈囉~我是聽思,你這週過得好嗎?
好久不見!發現距離上次和你們在電子報見面,已經過了一個月。這段時間,我刻意放慢了更新的腳步,給自己一些空間去整理生活與想法。
《同理心的創造力》這本書裡談到一個我很有感的觀念:「愛自己必須成為一種習慣,不僅是短暫的渴望。」
身為高敏人,我發現自己常常過度同理別人,卻忘了先照顧自己。這篇想跟你分享幾個我正在練習的方法,幫助我在「感受到他人」的同時,也能設下邊界,照顧好自己。
哈囉~我是聽思,你這週過得好嗎?
六月的生活,對我來說有個很鮮明的主題,那就是「情緒」。
這陣子,我不只一次被情緒攪動,開始對自己冒出來的那些反應感到好奇:「它們想告訴我什麼?」
哈囉~我是聽思,你這週過得好嗎?
這週,我想和你分享一段比較私人的情緒轉折。
我曾以為,經營自媒體就是持續創作、穩定產出、努力前進;但漸漸地,我開始感受到一種說不上來的疲憊感,不是討厭創作本身,而是原本帶來熱情的過程,好像變得不再那麼有呼吸感。
哈囉~我是聽思,你這週過得好嗎?
五月比我想像中還要平靜,沒有太多劇烈的事件,卻留下不少細微的內在轉變。
回顧這段時間,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成長,真的從來不聲張。
當我們無法工作、失去成就感,或被生活的角色綁住時,很容易產生「我是不是沒什麼價值了」的感受。但其實,自我價值從來不只來自工作,也可以存在於興趣創作、學習成長、日常實踐與關係經營中。
本篇文章將帶你重新思考自我價值的多重面向,分享我自己如何從創作中找回生活的掌控感,也整理出三個實用方法,幫助你在現實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依然找到屬於自己的自我實現空間。
哈囉~我是聽思,你這週過得好嗎?
上週從美國回台灣後,和幾個朋友見了面,聊著彼此近況,忽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湧上來,好像,我的心態和幾年前不太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