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笑不出來,卻還是擠出笑容;明明覺得好疲憊,卻還是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明明很想自私一次,卻還是裝出熱情友善的樣子,你會無意識要求自己:要開心、要正向嗎?
一個人關注什麼,就容易看到什麼樣的結果。讓我們一起培養著新的好習慣、戒掉舊的壞習慣,彼此陪伴,向更理想的自己邁進。「報酬越大越好,行為越小越好」是大腦最喜歡的事,只要善用此特性,就能養對關鍵習慣,開啟人生的複利效應。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共度五十年的夫妻,當天早上,老先生和往常一樣準備著早餐,端了一杯牛奶和老先生剝好的吐司邊遞給老太太,老太太拿著吐司邊不發一語,眼淚就嘩啦嘩啦的落下,站在一旁的老先生嚇呆了。
在關係中迷失自己,再美好的現實都會走向惡夢。你需要的是信任自己,相信未來不管遇到任何風雨,都有能力面臨改變,而幸福便會在本以為的不確定中產生。
每件事都有相對的立場,這些立場都沒有錯,都有各自的道理,在對話時,常會因為雙方的學經歷背景、原生家庭、思維、邏輯,甚至包括所處的世代、成長過程、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現溝通的落差。
人生總是在衝擊中,才讓人深刻體會很多事情並非理所當然,也因為衝擊帶來的痛苦,為生命導引出轉機,我們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從不同的碎片,拼湊出人生完整的地圖與完整的自我。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本書《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作者因為過勞在課堂上倒下來,於是她開始與研究閱讀治療的心理學家進行諮詢,將一直以來隱藏在內心的負面情緒攤開來。
「如果我真正愛一個人,我就會愛所有人,就會愛世界,就會愛生命。」這便是愛的極致表現,作者更進一步說愛其實是人格培養,愛的能力不需外求,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