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作者原本是一位好好先生,卻因為當好人引發一連串的人際問題,甚至罹患恐慌症、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再學習溝通後,才發現最該和解的人是自己。
我們往往會把自己囚禁在痛苦與悲傷之中,不是向內自我封閉,就是向外爆發出來,想著報復或是要對方付出代價,要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並不容易。
未滿足的需要、未表達的情緒,都會在未來變成其它形式來索討,而我們不是努力填滿這個空缺,就是在他處取得補償。
透過儀式的重複,能讓你產生自我肯定感、強化歸屬感與連結,就算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常活動,也能轉化成你的個人儀式。
你的日常生活索然無味,常常容易感到焦慮或心累嗎?你總是埋頭工作,卻常有一種被生活追著跑的煩躁感嗎?成為生活的主人,首先要與生活本人正面對決。
當初在收到出版社的邀約,剛好是聽思分手療傷的時候,打開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對這個時期的我,有很大正向的影響,讓我從文字中漸漸梳理情緒。
最近剛收到林志玲的新書《剛剛好的優雅》就被上面的一段話吸引「優雅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是真實做自己,是挫敗時,能從容面對改變的淡定,更是無堅不摧的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