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內耗的狀態🥺|忠於自己的感受 而擺脫他人的期待

沒有目標容易放棄?糾結拖延內心戲特別多?心理內耗是指人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個體即處於一種精神消好的狀態,長期下來會使人感到疲憊。

你正在內耗的狀態嗎?

沒有目標容易放棄?糾結拖延內心戲特別多?總是喜歡過度的去解讀身邊人的行為和看法?以上的現象都代表著一種內耗的狀態。什麼是內耗呢?心理內耗是指人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個體即處於一種精神消好的狀態,長期下來會使人感到疲憊。

這種狀態是一種近似於反覆的自我消耗,對於我們的身心都是有害的,但是改變這些並不難,你可以掌握以下這幾個簡單的思維方式:

把自己和他人的事分離看待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提到一個名詞課題分離,想要解決自己人際關係的矛盾和煩惱,就要分清什麼是自己的課題、什麼是別人的課題。

(圖片來源: Photo by Paola Chaaya on Unsplash)

因為當在意別人眼光和對我們的評價時,就會不斷尋求他人的認同。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你要在心裡面清晰的分出一條分界線,別人怎麼對你、別人做什麼都是他們的事我們沒有必要干涉與介入。

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不對自己人生說謊,至於別人如何評斷或是怎麼看待我們,因為無能為力所以無須在意。

大膽的做到課題分離、追求想要的自我,不去強行干涉他人的人生;人和人之間要有一個界限感,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人生就能簡單化。

當你能夠做到課題分離,忠於自己的感受,而擺脫他人的期待,就已經做到反內耗的第一步。

小孩子才看對錯,成年人只講利弊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立場不同利益點不同,看到的對錯自然也不同。

所謂非黑即白的思維,就是說我們眼中看到的世界只能是好的或是壞的,很難看到中間的灰色地帶。我們很容易認為一件事要麼是好的,要麼是壞的;一個人要麼是成功的,要麼是失敗的。

當我們以非黑即白的方式去看待一件事或一個人時,當一個認知帶有諸如「永遠,從來,根本,每次」等極端詞語時,這往往就是我們離事實最遠的時候。而當我們嘗試找尋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時,這往往是我們最接近事實和最客觀的時候

(圖片來源Photo by zero take on Unsplash

遇到一些讓你難過或者糾結抉擇的時候,只需要想一想怎麼做對自己才是最好的。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事情是絕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就好比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絕對好或絕對壞的。所謂的好人,有時也會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所謂的壞人,有時也會有讓人為之動容的地方。

不要高估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

很多人覺得累是因為一開始把目標訂的太高,每次都是呼聲越高放棄越快,當你對自己的認識足夠清晰,你就能更客觀地看待目標的設定。

(圖片來源: Photo by Ilya Pavlov on Unsplash)

以我來說「我是一個有惰性的普通人」,所以在訂定目標時,會將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利用商管書中經常提到的概念來幫助自己,PDCA的概念可以用來培養習慣,特別是培養學習技能,從計畫、執行、檢查、分析來反覆修正自己的目標設定,當習慣的養成後,只要付出少少的努力,就能迅速而正確地完成一項行動。

丟掉定型心態,撿起成長型思維

面對一些暫時看起來結果不好的事情,不是去想我失去了什麼,而是我從中得到了什麼。

例如你失去一份工作,但是得到了工作經驗;當你失去一個戀人,但是學會在下一次愛情來臨的時候,如何更好的與人相處,以及怎麼樣樹立正確的擇偶觀。

雖然我們沒有優渥的出生、沒有在溫室裡被庇護著長大,但是挫折、失敗、受傷,練就了我們更好的心智和獨立生存的能力。他們讓你的靈魂變得更堅毅、更有力量。

聽思 Tings
聽思 Tings

哈囉~很開心能在這裡認識你
聽思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由「傾聽」與「思考」這兩個詞所組成的
希望能透過心的觀察與內容的傳遞,給你一點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文章: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