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年剛開始就看到許多有關「目標設定」「新年新希望」等主題,就好像是一新開始的儀式感,讓我去思考今年的自己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以及獲得怎麼樣的成就。
好習慣很難養成嗎?
在年初打開艾爾文的新書《習慣紅利》,被書中的一段話所吸引,想從中探索有關習慣與複利效應之間的關聯。
習慣是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牽引著人,也牽動著人生。懂得借助習慣的力量,如同擁有省力工具來達成目標;而從微小習慣開始,成就感讓人容易持續,漸漸地習慣之間便會彼此互利,互相牽引成長,長久能帶來巨大改變,成就你夢想中的生活樣貌。
培養好習慣為什麼很難?歸根究底答案都是誘因,為了生存,人的大腦時時刻刻都在尋求快樂。我們的大腦不會區分獎勵的好壞,只要能夠滿足生存的條件,例如:甜食中的糖會激活腦內多巴胺的受體,讓我們感到愉悅、快樂,所以常常在不知不覺間會攝取過多的甜食而不自知。
為了生存,人的大腦時時刻刻都在尋求快樂,如果某件事讓你開心,它就會希望你多做。也因此我們會在無從辨認習慣的好壞而對事情上癮。
(圖片來源:Photo by Brigitte Tohm on Unsplash)
習慣的複利效應
好習慣就像股票一樣,衍生出來的紅利可以讓人生更進階,培養你的習慣紅利,累積人生的成長複利。
相信大家對於複利效應的概念應該不模糊,簡單來說就是「利滾利」的概念。以金錢富利來說,假如你現在投資一萬塊,每次能夠獲利 5% 的報酬,下次連本帶利就有一萬零五百元,所獲得的錢可以再拿來投資原本的股票、投資新事業或是提高生活品質。
對於習慣而言,所衍伸的習慣紅利,可以拿來強化原本的習慣、培養新的習慣或是有餘裕的做事,無論是累積金錢還是培養習慣,想要產生複利效應都需要克制過程中的誘惑,避免中斷複利讓效力打折,所以今天想和你分享在《習慣紅利》這本書中所提到養成習慣紅利四步驟!
養成習慣紅利四步驟
1. 擺脫阻礙改變的事物
透過隔絕來避免舊有的重複行為,只要不接觸誘發壞習慣的提示,觸發壞習慣的行為就會大幅降低。與其告訴自己要忍住衝動不去碰櫃子裡的零食,不如一開始就不買零食或是將家中的零食送給朋友,不增加誘因才是開啟改變的第一步。
隔絕要比節制來得有效,人的意志力比我們所想的還要薄弱。
2. 用明確的提示引導自己
史丹佛大學研究行為的專家指出:人的習慣會受到動機、能力、提示這三件事的影響。如果一個人沒做成一件事,通常是因為不想做、不會做或是不知道要做,我們可以用明確的提示,例如物品、時間點、儀式感,來勾起你做一件事的念頭。
◾️ 物品的提示
例如想養成運動的習慣,可以刻意把運動鞋、瑜珈衣物放在顯眼的地方,再搭配平時固定的時間運動,或是在需要專注的時候,先準備一杯咖啡讓自己提神,接著再進入專注的狀態。
◾️ 時間的提示
時間點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提示,只要在固定的時段做一件事情,這段時間就會變成提示,以聽思來說目前養成「寫感恩日記」的習慣已經七百多天,能長久維持寫日記的習慣,是因為我都固定在「睡前」這段時間紀錄,每當準備要睡覺時,都會在寫完感恩日記後才入睡。
◾️ 儀式感的提示
儀式感的作用除了讓生活過的值得紀念外,也可以讓我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就像許多成功人士都會在早晨建立「早晨儀式」幫助自己開啟一天,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圖片來源:Photo by Jacek on Unsplash)
3. 強化維持習慣的動力
通常人的動機只要夠強,不需要等人催促就會開始行動,但生活中也不可能都處在最好的狀態,在《習慣紅利》這本書提到:不要把達成目標視為目標,其實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會到的快樂,會超過達成目標後體會到的快感,當你了解過程大於結果,就會發現自己除了朝著遠方的目標前進,也專注於眼前的腳步。
專注在過程中的每一步,你既實現前方願景,也踐行穩健步伐。
4. 追蹤自己的成果
獎勵是訓練大腦養成習慣的關鍵角色,追蹤可以把正向獎勵帶來的成就感具體呈現出來。事實上真正會讓人產生成就感的行為都包括兩個因素:你感覺自己在進步,或是你沈浸在實踐的過程裡。
記著!你過往的累積與努力都不是徒勞,不要讓完美成為進步的敵人。
透過追蹤,紀錄自己的成長幅度比起「感覺」更好的是「看見」自己的進步。
《習慣紅利: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
艾爾文 / 三采文化出版
受用一生的人生改變法則,你最需要的全方位習慣養成書!
看似微小且無形,卻一直牽動著人生,這正是習慣帶來的影響。就算一開始只是微小的付出,長久卻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正是累積習慣紅利的好處。
而這些微小習慣將會引導養成更多好習慣,最終成為改變人生的核心習慣;無論是生活習慣、工作習慣、金錢習慣等領域都將出現明顯的成效。